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十字鎮界首村
網址:www.hyundaivietnams.com
專線:0550-5250999
傳真:0550-5250999
一、原糧
1. 稻谷
(1)稻谷的保管特點:稻谷的穎殼較堅硬,對籽粒起保護作用,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蟲害及外界溫、濕度的影響,因此,稻谷比一般成品糧好保管。但是稻谷易生芽,不耐高溫,需要特別注意。
大多數稻谷無后熟期,在收獲時就已生理成熟,具有發芽能力。同時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。因此,稻谷在收獲時,如連遇陰雨,未能及時收割、脫粒、整曬,那么稻谷在田間、場地就會發芽。保管中的稻谷,如果結露、返潮或漏雨時,也容易生芽。稻谷脫粒、整曬不及時,連草堆垛,極度易漚黃。生過芽和漚黃的稻谷,品質和保管穩定性都大為降低。
稻谷不耐高溫,過夏的稻谷容易陳化,烈日下暴曬的稻谷,或暴曬后驟然遇冷的稻谷,容易出現“爆腰”現象。
新稻谷入倉后不久,如遇氣溫下降,往往在糧堆表面結露,使表層糧食水分增高,出現氣面糧現象,不利儲藏。
(2)稻谷的保管方法
①保證入庫糧質:水分大、雜質多、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,容易發熱霉變,而不而久藏。因此,提高入庫稻谷質量,是稻谷安全儲藏的關鍵。稻谷的安全水分標準,應根據品種、季節、地區、氣候條件考慮決定。一般秈稻谷在13%以下,粳稻谷在14%以下。雜質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。如入庫稻谷水分大,雜質多,應分等儲存,及時晾曬或烘干,并進行篩選或風選清除雜質。
②適時通風: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、糧溫較高或水分較高,應適時通風,降溫降水。特別一到秋涼,糧堆內外溫差大,這時更應加強通風,結合深翻糧面,散發糧堆濕熱,以防結露。有條件可以采用機械通風。
③低溫密閉: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氣,進行通風,使糧溫降低到10℃以下,水分降低到安全標準以內,在春暖前進行壓蓋密閉,以便安全度夏。
2.小麥
(1) 小麥的儲藏特點
①吸濕性強:小麥種皮較薄,含有大量的親水物質,極易吸附空氣中的水汽。其中白皮小麥的吸濕性比紅皮小麥強,軟質小麥的吸濕性比硬質小麥強。吸濕后的小麥籽粒體積增大,容易發熱霉變。
②后熟期長:小麥有明顯后熟期,一般春小麥的后熟期較長,可達6—7個月,冬小麥后熟期相對較短,也為1—2.5個月。紅皮小麥又比白皮小麥的后熟期長。小麥在后熟期間,酶活性強,呼吸強度大,代謝旺盛,容易導致糧堆“出汗”、發熱和生霉現象。
③能耐高溫:小麥具有較強的耐熱性。據試驗,水頒17%以下的小麥,在溫度不超過54℃時進行干燥,不會降低發芽率,磨成的小麥粉工藝品質不但不降低,反而有所提高,所以小麥可以采用高溫儲藏。
④呼吸特性:完成后熟的小麥,呼吸作用微弱,比其它谷類糧食都低。紅皮小麥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麥低。由此可見,小麥有較好的耐藏性,一般正常條件下儲藏2—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質。
⑤易受蟲害:小麥是抗蟲性差、染蟲率較高的糧種。除少數豆類專食性蟲種外,小麥幾乎能被所有的儲糧害蟲侵染,其中以玉米蟓、麥蛾等為害最嚴重。小麥成熟、收獲、入庫季節,正值害蟲繁育、發生階段,入庫后氣溫高,若遇陰雨,就造成害蟲非常適宜的發生條件。 (2) 小麥的儲藏方法
①嚴格控制水分:由于小麥吸濕性能力強,小麥儲藏應注意降水、防潮。應充分利用小麥收獲后的夏季高溫條件進行暴曬,使小麥水分控制在12.5%以下,再行入庫。小麥入庫后則應做好防潮措施,并注意后熟期間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層和上層“結頂”現象。 ②高溫密閉儲藏:小麥趁熱入倉密閉儲藏,是我國傳統的儲麥方法。通過日曬,可降低小麥含水量,同時在暴曬和入倉密閉過程中可以收到高溫殺蟲制菌的效果。對于新收獲的小麥能促進后熟作用的完成。由于害蟲的滅絕,小麥含水量和帶菌量的降低,呼吸強度大大減弱,可使小麥長期安全儲藏。
小麥趁熱入倉的具體操作方法是:在三伏盛夏,選擇晴朗、氣溫高的天氣,將麥溫曬到50左右,延續2小時以上,水分降到12.5%以下,于下午3點前后聚堆,趁熱入倉,散堆壓蓋,整倉密閉,使糧溫在40以上持續10天左右,日曬中未死的害蟲全部死亡。達到目的后,根據情況,可以繼續密閉,也可轉為通風。
③低溫密閉儲藏:小麥雖能耐高溫,但在高溫下待持續儲藏長時間也會降低小麥品質。因此,可將小麥在秋涼以后進行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充分散熱,并在春暖前進行壓蓋密閉以保持低溫狀態。低溫儲藏是小麥長期安全儲藏的基本方法。
小麥還可以在冷凍的條件下,保持良好的品質,如干燥的小麥在-5℃的低溫條件下進行春化,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強。因此,利用冬季嚴寒低溫,進行翻倉、除雜、冷凍,將麥溫降到0℃左右,而后趁冷密閉,對于消滅麥堆中的越冬害蟲,有較好的效果,并能延緩外界高溫的影響。
3.玉米
(1) 玉米儲藏特點
①玉米原始水分大,成熟度不均勻。玉米在我國主要產區北方,收獲時天氣已冷,加之玉米果穗處有苞葉,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曬干燥,新收獲的玉米水分一般可達20%—35%,在秋收日照好,雨水少的情況下,玉米含水量也在17%—22%在右。
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勻,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頂部與基部授粉時間不同,致使頂部籽粒成熟度不夠。成熟度不均勻的玉米,不利于安全儲藏。
②玉米的胚大,呼吸旺盛。玉米的胚幾乎占玉米籽??傮w積的1/3,占籽粒重量的10%—12%。玉米的胚含有30%以上的蛋白質和較多的可溶性糖,所以吸濕性強,呼吸旺盛。據試驗,正常玉米的呼吸強度要比正常小麥的呼吸強度大8—11倍。玉米的吸收和散發水分主要通過胚部進行。
③玉米胚部含脂肪多,容易酸敗。玉米胚部的脂肪含量為33%—41%,胚部的脂肪酸值遠遠高于胚乳,酸敗首先從胚部開始。
④玉米胚部的帶菌量大,容易霉變。玉米胚部營養豐富,微生物附著量較多。據測定,玉米經過一段儲藏后,其帶菌量比其他禾谷類糧食高得多。玉米胚部是蟲霉首先為害的部位,胚部吸濕后,在適宜的溫度下,霉菌即大量繁殖,開始霉變。 (2) 玉米儲藏方法
①分等級:分水分不同入倉。玉米入倉時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、按等級不同分開保藏。為安全儲藏打下初步基礎。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庫前應進行烘干。
②低溫密閉:根據玉米的儲藏特性,適合低溫、干燥儲藏。其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干燥密閉,一種是低溫冷凍密閉。南方地區收獲后的玉米有條件進行充分干燥,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過篩入倉密閉儲藏。北方地區玉米收獲后受到氣溫限制,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難的,除有條件進行烘干降水外,基本上可采用低溫冷凍入倉密閉儲藏。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氣,攤涼降溫,糧溫可降到-10℃以下,然后過篩清霜、清雜,趁低溫晴天入倉密閉儲藏。 ③玉米果穗儲藏:玉米不脫粒,果穗儲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經驗,很早就為我國農民廣泛采用。由于果穗堆內孔隙度大(可達51.7%),通風條件好,又值低溫季節,因此,盡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強度仍然很大,也能保持熱能代謝平衡,堆溫變化較小。在冬春季節長期通風條件下,玉米得以逐步干燥。當水分降到14.5%—15%時,即可脫粒轉入粒藏。 玉米果穗儲藏,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軸內,對蟲霉侵害有一定的保護作用。此外,穗軸內的養分在初期仍可繼續輸送到籽粒內,增加籽粒的養分。